3月22日,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刊发了计划生育研究所熊承良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The plasma miR-125a, miR-361 and miR-133a are promising novel biomarkers for Late-Onset Hypogonadism,计划生育研究所陈耀平博士为第一作者,熊承良教授为通讯作者。
7月14日,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Nicholas Russell和Mathis Grossmann教授对这个论文的所针对的问题和价值发表了专门的评论,详细评价并且高度肯定了这篇论文的研究价值。
该论文是国家科技部“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”课题《更年期生殖健康现状评估及健康指导》研究结果的一部分,该项目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,目的在于建立男性更年期的诊断标准,预警分子和遗传易感位点,适宜干预措施和推广模式等。迟发型性腺功能减退症(Late-onset hypogonadism,LOH),俗称男性更年期,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临床和生化综合症,以血清睾酮水平缺乏和一系列特殊的临床症状为特征;LOH的发生,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变,多器官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。然而,国内外对于LOH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女性更年期,在世界各国步入老龄化的当代,对于LOH的研究尤显重要。
目前多采用欧洲男性衰老研究会(European Male Ageing Study,EMAS)的LOH诊断标准,包括同时出现的反复低血清睾酮和三个性功能症状(勃起功能障碍,性欲和晨勃频率降低)。然而,通过这个标准,只有2.1%的40 - 79岁男性被诊断为LOH。但是,在40 - 79岁的男性,低睾酮和性功能症状的发生率高达20% 以上,因此,目前的诊断标准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。而且在亚洲等国家,中老年男性的激素变化特点与欧洲国家不同,这个标准也不合适。因此,需要更合适的诊断标准;另一方面,对于诊断标准中的游离睾酮这一关键指标,目前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有诸多争论,也需要发掘血液中稳定表达、无创的、检测方法简便、经济,以及客观的生物标志物。
在该课题中,熊承良教授团队在中国六个地区,进行了随机抽样的6000多例男性年龄-分层的招募,严格使用病例-对照研究,结合实验室研究,目前主要突破除了上述关于提出miRNA作为LOH诊断新标志物外,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,得到合理的LOH诊断标准,包括实验室诊断指标和症状评分量表两个方面,相关论文正在准备向高水平杂志投稿中。同时,对于新诊断标准的专家咨询和论证也在进行中。
论文链接:
http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rep23531
论文评论链接:
http://ajandrology.com/preprintarticle.asp?id